2025-04-13 17:08 点击次数:98
1970年6月14日,章含之正在工作,突然接到消息:毛主席打电话来,要求她马上前去见面!
章含之对毛主席非常熟悉,因为她曾经担任过毛主席的英语教师。
章含之见到毛主席时,激动地打招呼:“主席,好久不见,终于又见到您了!”
毛泽东听到章含之说话,脸上露出笑容,示意她落座,然后亲切地问道:"章老师啊,好久没见到你了,最近过得怎么样?这些年应该经历了不少事情吧?"
听了毛主席的话,章含之脑海中浮现出六年前老人家对她的谆谆教导——要经历风雨,开阔眼界。她随即回应道:
主席,真没想到您还记得那两句老话。这些年我经历了不少波折,也见识了些世面,但至今仍有许多事情琢磨不透。
毛主席讲:“一时搞不清楚没关系,慢慢就能懂了。现在有件事得跟你聊聊,咱们出去边走边说吧。”
章含之在晚年时曾回忆起毛主席提到的这件事:
在那个时期,毛主席提出了教育需要变革的想法。他主张,虽然外语学习依然重要,但教学方式必须革新。他特意与我讨论外语教学的改进方案,并委派我回到外国语学院推动这一教育改革。
毛主席交代的任务,章含之毫不犹豫地接下了,但心里多少有些忐忑。她坦诚地说:"主席,这件事我愿意去做,只是怕自己能力不够,达不到您的要求。"
章含之正犹豫时,毛主席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头,用温和的语气说:“别想太多,大胆去做,凡事都得尝试看看。”
毛主席让章含之用半年时间完善教改方案,以便在第二年秋天迎来新生。在毛主席的鼎力相助下,章含之开始了这项任务。虽然过程中她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,但她并没有放弃,而是与同事们共同寻找解决方案。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悉心指导下,她最终圆满完成了这项重要工作。
没过多久,章含之就告别了外国语学院,这是毛主席亲自拍板定下的。这事还得从1970年6月14日说起,那天毛主席特意把章含之叫去见了面。
那次毛主席跟章含之讨论完教育改革的话题,接着就讲:
我有个想法跟你聊聊,等你完成外语教学改革后,不妨考虑换个环境。我觉得你挺适合当外交官,中国正需要像你这样的人才。你挺厉害的,口才文笔都不错,而且很有胆识。你之前给我写的信我都仔细看了,观点鲜明,论证有力。外交领域正需要你这样有能力的女性。如果你愿意,教改结束后可以直接去外交部任职。只要你点头,我可以帮你跟那边打招呼。
1971年3月,章含之收到了前往外交部工作的通知。当月31日,她踏入外交部大楼,在二楼的干部司完成了入职手续。手续办妥后,她得知自己将被安排在亚洲司的巴基斯坦组,主要负责南亚次大陆的相关事务。
刚入职的章含之,日常工作内容相当基础。她需要每天早晚各翻阅一份“”,把涉及巴基斯坦的报道都摘录下来,再粘贴到废纸上装订成册,最后交给同事。这种重复性劳动,与她原本期待的外交工作大相径庭,让她觉得索然无味。
章含之所在的小组原本就有位经验丰富的英语翻译,所以平时轮不到她接手翻译任务。一次巴基斯坦代表团来华访问,因为人手紧张,临时安排她去帮忙做翻译。但由于太久没碰英语,有些词汇她一时想不起来,多亏旁边的同事及时帮忙,才没让场面变得难堪。
经过几个月的调整,章含之逐渐转变了想法,开始适应了现在的工作节奏。随着不断积累经验,她的工作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肯定,先后被提拔为副处长和副司长。由于工作需要,她频繁参与外事活动担任翻译,也因此有了更多机会见到毛主席。
章含之亲身经历了70年代初中国外交格局的重大转折。当时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引领下,国家对外政策出现两大突破:一是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回暖,二是中国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。这些历史性时刻,她都亲眼见证。
这次会面让章含之有了机会和乔冠华面对面交流,对她而言还是头一回。
接待组人员报到的当天下午,乔冠华来到接待组,向全体人员传达了党中央的重要指示。这次接触让章含之对乔冠华有了更直接的认识和体会。
乔冠华一投入工作,整个人就焕然一新。他在会议上声音洪亮,精神饱满,谈起谈判的精彩之处,他那享誉全球的标志性笑容便在会场绽放,让所有与会者都深受感染。
基辛格前脚刚走,我们这边就接到了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消息。电报里详细说明了联合国大会做出的决定,同时正式邀请中国派出代表参加会议。
毛主席特意挑选乔冠华带队中国代表团,还亲自过目敲定了所有成员的名单,连随行翻译也由他亲自指定。各项事宜安排妥当后,毛主席专门接见了代表团的核心成员。作为代表团的首席翻译,章含之理所当然地参与了这次重要会面。
乔冠华接到任务后立即投入工作,组织召开了代表团成立会议。在随后的筹备阶段,周恩来总理亲自会见了代表团全体人员,并给出了关键指导意见。代表团启程前,毛泽东主席特意召见了周恩来、乔冠华和章含之等人进行谈话,特别向周总理作了重要交代。
明天代表团启程,北京高层领导、各部门主管以及数千市民将齐聚机场,以盛大的仪式和热烈的氛围为他们送行,场面要隆重热烈,声势浩大。
从这件事可以看出,毛主席对参加联合国会议这件事非常上心,而且他特别相信乔冠华这些同志的本事,认为他们完全能胜任这项工作。
12日中午,中国代表团飞抵纽约,联合国官员和多国代表早已等候多时,热情迎接。尽管会议期间困难重重,代表团还是克服了所有障碍,成功达成了预期目标。
在12月18日的夜晚,章含之随同代表团从纽约启程返回祖国。
12月22日傍晚,乔冠华团队平安抵达北京,周恩来总理带领政治局成员等领导干部,以及首都市民和解放军官兵共四千余人前往机场接机。当晚八时许,毛泽东主席亲自会见了乔冠华一行,高度评价了他们的工作成果,并鼓励大家:"革命事业还在继续,同志们要继续奋斗!"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章含之继续从事外交领域的事务,与乔冠华见面的次数也多了起来。正如她自己所言:
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所左右,我从未料到,冠华那时心中早已对我产生了微妙的情愫……
1972年9月29日晚,毛泽东得知中日领导人会晤的进展,周恩来、乔冠华、廖承志及几位工作人员陪同在场,章含之也在其中。会议氛围非常放松,毛泽东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话题。当他的目光落在章含之身上时,突然打趣道:“章老师,我得说你两句,你太没长进了。”
章含之听完毛主席的话,一开始以为他是在逗乐子,忍不住笑道:“您说得对,我虚心接受批评,我这人确实不够争气。”
毛主席郑重其事地表示:
我之所以说你没志气,主要是你太在意别人的看法,自己困住了自己。你的丈夫都已经和别人住在一起了,你还在犹豫什么?你干嘛要担心别人知道?那段婚姻早就名存实亡了,你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解脱的机会?
毛主席的这番话让章含之恍然大悟,她立刻回应道:“主席,您说得很有道理,我一定会彻底改变自己。”
听到这番话,毛主席笑着说:“行啊!等你把事情办妥了,我给你道喜。”
那天乔冠华在场,亲耳听见了毛主席和章含之的谈话。后来有一天,他特意找到章含之,问道:“毛主席那天提到的事情,确实是那样吗?”
章含之被乔冠华问得一愣,有点摸不着头脑,只好回问道:“你指的是哪件事?”
主席想了解一下你平时的生活状况。
"确实如此,我们已经分居整整三年了。之所以还没正式办理离婚手续,是因为遇到了一些现实问题。领导对我的批评都是出于关心,等工作告一段落,我会尽快去解决这件事。"
在章含之离婚手续尚未完结的那段日子里,她和乔冠华每周都会通几次电话。虽然他们从不提及感情话题,只是随意聊聊日常琐事,但彼此都心知肚明对方的心意。有一天,乔冠华主动拨通了章含之的电话,关切地问道:“你那边离婚的事进行得怎么样了?”
章含之笑着回应:“马上就完事,就差办个手续了。”
章含之的话音刚落,乔冠华停顿了一会儿,轻声问道:“我真心喜欢你,你愿意成为我的妻子吗?”
章含之听完乔冠华的话,心里顿时七上八下,但她还是说:“我需要时间好好考虑一下,晚点再给你答复。”
那个年代,章乔二人因年龄差异引发了不少顾虑。章含之思前想后,找了个借口终止了这段对话。不过乔冠华并未放弃,隔三差五就给她来电。等章含之办妥离婚手续,看到乔冠华如此执着,渐渐被他的真情所感动,终于接受了这份感情。
章含之和乔冠华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,但两人始终携手并肩,一起克服了所有挑战。
1973年,毛主席提出要重点培养女性外交人才,特别指定章含之担任驻加拿大大使。那时章含之的职位只是副司长,按照惯例,以这个级别派往欧美重要国家担任大使,回国后很可能会晋升为副部长或副书记,至少也能担任部长助理的职务。
从这件事可以看出,毛主席对章含之是相当器重的。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,章含之在主席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。这种深厚的信任并非一朝一夕建立,而是经过长期考验形成的。章含之能得到这样的信任,确实不简单。
章含之听到乔冠华告诉她的消息时,心里立刻明白,这将是决定她命运的关键时刻。多年后,她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坦言:
我这一辈子,做对做错都是跟着感觉走。就在刚才,我意识到对方是认真的,根本没多想,直接就说:我肯定不会出国工作的……
章含之心想,乔冠华年纪大了,她得多费心照料。要是两人中必须有人为爱情放弃事业,那肯定得是她。
没过几天,章含之把情况反映给了毛主席,毛主席听后也没再坚持原来的意见。
1974年某日,毛主席会见完外宾后,特意让章含之跟他到工作人员的休息室,开门见山地说:“你不肯听我的,心里压根没把我当回事!”
章含之听完毛主席的话,一时语塞,过了一会儿才回应:
领导,您这话我可受不起!全国上下谁不敬重您,我哪敢对您有半点不敬!
毛主席当时并未解释为何对章含之不满,但章含之自己清楚得很:她没听从毛主席的安排,放弃了成为新中国首位女大使的机会。
章含之从未质疑过自己当初的决定!
时光流逝,当章含之回忆起毛主席时,她深情地表示:
能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学习,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。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,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。能够亲身感受他的言传身教,这份殊荣让我倍感珍惜。我会永远铭记他教导我的每一句话,让这些珍贵的智慧指引我今后的人生道路。
#百家说史品书季#